外泌體在細胞訊息傳遞和生物活性調節上展現巨大潛力,特別是幹細胞外泌體,已經成為再生醫學及生技產業中的焦點。
然而,隨著市場上相關產品的爆炸性增長,我們不得不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你用的真的是外泌體嗎?
純化技術是保障外泌體品質的核心關鍵。由於細胞培養物中含有多種不同大小和功能的顆粒,如細胞碎片、蛋白質及其他微小顆粒,只有通過嚴謹的純化程序,才能有效分離出真正的外泌體,保留其完整性和功能性。
目前國際細胞外囊泡學會發表《MISEV2023》,旨在針對外泌體的研究提出了詳細的純化和分析指導方針:
即使純化技術再高效,也無法保證每次都能獲得純淨的外泌體。這時,鑑定技術就變得至關重要,通過這些技術可以確認純化後的產品是否為真正的外泌體。
只有通過嚴格的純化和精確的鑑定技術,才能確保外泌體的品質與安全性。對於臨床規格的外泌體,除了符合臨床場域,臨床規格細胞來源也至關重要,以及具備外泌體特徵與功能性的鑑別技術。
<延伸認識> 外泌體的純化與分析技術:基於MISEV2023的指導準則
國璽幹細胞擁有獨家的外泌體技術平台,細胞庫與製備場域符合臨床規格之外,提供外泌體全面的安全與功能性檢測,確保外泌體產品的純度與穩定性,滿足客戶委託之代工需求。
出遊時感到膝蓋無力?同個姿勢久了容易手麻腳麻?隨著年齡增長,睡眠品質不好嗎?眼下細紋、膚色黯沉,力不從心的感受與日俱增嗎?
這些跡象說明我們的身體正在老化,保持身體健康、延緩老化是我們所嚮往的。隨著醫療科技和美容保養的進步,延緩老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近期廣受討論的「外泌體」,更成為抗衰老領域的明日之星。
外泌體(Exosomes)是一項新興的醫療技術,在臨床領域、醫美、化妝品、甚至抗衰老研究都可以看到相關的資訊,但外泌體到底是什麼?怎麼從名不見經傳到醫界新選擇?本篇文章帶您一窺外泌體的價值。
以下是根據外泌體國際協會《MISEV2023》整理的外泌體研究準則。
(延伸認識:外泌體的純化與分析技術:基於MISEV2023的指導準則)
在眾多外泌體來源中,間質幹細胞外泌體因具備天然的修復與再生能力,且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應,成為廣泛疾病治療和修復醫學的新選擇。
外泌體的來源多源,經過審視的幹細胞來源,再經嚴謹的臨床製備規格,出具相對應的佐證資料,重重驗證後的幹細胞外泌體,具備安全性及功效性,才能成為臨床更好的醫療新選擇。
參考資料
幹細胞治療來自患者本身叫做自體移植,必須要從患者身上取出組織,並經由實驗室製備:分離、培養、檢驗、包裝(須至少兩周),最後送往醫療單位做臨床應用。
國璽目前的幹細胞新藥清肝淨 GXHPC1 與思益優 GXNPC1 皆屬於自體幹細胞治療,此外,目前台灣再生醫療法也僅開放自體幹細胞治療進行治療應用。然而,由於自體細胞治療屬於「客製化製備」,每個製劑都需要經過繁瑣的製備程序與多重檢驗,治療成本相對高。
幹細胞治療來自捐贈者叫做異體移植,目前異體幹細胞主要仍是使用「間質幹細胞 (MSC)」,由於間質幹細胞表面的HLA-DR 表現量非常低,因此在良好製備程序下,免疫排斥風險低。也因為如此,目前異體間質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愈來愈廣泛,常見的應用為骨科關節炎應用。
國璽目前的幹細胞新藥軟實立 GXCPC1 與怡導速 GXIPC1 皆屬於異體幹細胞治療。異體幹細胞的優點是可以「即時性使用 (off-the-shelf)」,經由合適捐贈者細胞庫的細胞,一次大量製備可大幅縮減繁瑣製程與檢測成本,因此價格相對自體細胞移植親民,減少患者負擔。
首先大家要知道幹細胞是屬於活的細胞,必須要以溶液製劑的形式存在。幹細胞的生存環境很艱難,即便冷藏情況下都撐不過一天。
因此,若化身成為保健品或保養品,不管是口服的、外擦的,通常是跟「生長因子」或是在一些實驗看到可刺激幹細胞增殖的「活性分子」有關,而不是直接把幹細胞加在裡面。
這類生長因子或小分子種類繁多不容易一概而論,然而,若要簡化來說,其通常功能是調節細胞之間溝通,促進細胞分化與成熟的功用,或是刺激特定蛋白的增生。
如上所述,這類產品通常不是直接添加入幹細胞,幹細胞都很難在冷藏環境下生存了,更沒辦法在常溫環境生存。因此,通常宣稱幹細胞產品的內容物都是透過攝取某些活性分子「間接地」刺激你體內幹細胞增殖,並透過實驗驗證看到相關科學結果。由於市場上產品包羅萬象,民眾可透過科學實證與數據,判斷相關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
間質幹細胞來源分成非常多種,取決於分離的組織:
▽ 脂肪分離出來的稱為【脂肪幹細胞 ADSC】
▽ 臍帶分離出來的稱為【臍帶幹細胞 UCSC/WJ-MSC】
而現在於產業中最常被使用的來源為「脂肪、臍帶、骨髓」三種來源的幹細胞,並應用在不同的用途上。我們都知道隨著年紀增長,不同器官組織老化的速度都不一樣,細胞也不例外。
根據 Mahmoud Al-Azab et al. 2022 年發表文獻顯示,各種來源的幹細胞一定程度上都會受到年紀影響,但僅差異在於不同功能(如:氧化壓力、分化能力、增殖能力、型態)影響程度的大小,以及現代科技有沒有辦法補救差異?進行標準化製程?
目前國璽兩件自體脂肪幹細胞臨床試驗(肝硬化與慢性腦中風)的受試者年紀:腦中風 GXNPC1 臨床試驗一期中,三位年紀個別為 67, 73, 與 75 歲,三位患者都能進行臨床試驗治療,其臨床試驗所治療的製劑都符合臨床允收範圍;另外肝硬化 GXHPC1 臨床試驗一期,收案患者年紀也都超過 40 歲,最高至 65 歲,上述兩個臨床試驗患者治療後皆沒有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SAE),療效也都達臨床試驗設定的主要指標 (Ko-Chang Huang et al. 2019; Tsung‐Lang Chiu et al. 2021)。
因此,在優良製造能力上,即便年紀會有些許影響,好的技術能力還是能讓患者有接受治療的權益,並保障其品質。
參考資料
● Al-Azab, M., Safi, M., Idiiatullina, E. et al. Aging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machinery, markers, and strategies of fighting. Cell Mol Biol Lett 27, 69 (2022).
● Ko-Chang Huang et al. Transplantation with GXHPC1 for Liver
Cirrhosis: Phase 1 Trial. Cell Transplantation 1–12 (2019).
● Tsung‐Lang Chiu et al. Intracerebral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for chronic ischemic stroke: A phase I study.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16(1), 3–13 (2021).
在過去的觀念,幹細胞儲存多為新生兒的權力。然而,隨著幹細胞技術的發展,除了臍帶血外,脂肪、骨髓、臍帶組織都能成為幹細胞的豐富來源。細胞治療以「再生醫學」為基礎,已經於國際臨床上有許多應用的例子,在其中「間質幹細胞」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過去多數幹細胞臨床應用的細胞來源。「不同來源的間質幹細胞」在細胞數量、分化能力與免疫原性等方面皆有些微性的差異,因此選擇適合的細胞來源進行儲存,以及良善的規劃顯得非常重要。根據研究顯示,年齡與幹細胞取得量成反比,年齡越大幹細胞取得量越少(如圖一)。此外,非預期的新型傳染病(如SARS、COVID-19)大爆發,也教育我們及早準備、超前部署的重要性。因此,在身體狀況良好時,盡早尋求專業諮詢並為自己儲存一份「間質幹細胞」,同時也為健康儲存一份「未來的保障」。
根據研究文獻指出,外泌體可調控發炎反應、促進血管新生及神經修復、活化細胞、協助組織修復,並指出幹細胞外泌體具有臨床應用的潛力,未來將有機會成為再生醫療市場的新興產品,解決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unmet medical needs)。外泌體臨床(前)試驗應用廣泛,適應症如:腦神經相關退化性疾病、腦/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肝臟/腎臟/胰臟損傷、皮膚缺陷、軟骨受損、黃斑部病變等。
根據NIH臨床試驗資料庫 (ClinicalTrial.gov) 資料顯示,全球已有多件幹細胞外泌體臨床試驗正在進行,詳細整理如下表:
國際臨床試驗資料庫 (ClinicalTrial.gov)
搜尋關鍵字:stem cell, exosome,統計至 2022.08.02,篩選掉非幹細胞外泌體治療項目 (如:PRP、癌症檢測等)
適應症 |
外泌體來源 |
試驗發布日/臨床階段 |
NCT number |
糖尿病 (T1DM) |
UCB-MSCs |
May 14, 2014 Phase 2, 3 Trial |
|
原發性黃斑部裂 孔 |
UCB-MSCs |
February 19, 2018 Early Phase 1 |
|
缺血性腦中風 |
MSCs |
December 27, 2017 Phase 1, 2 Trial |
|
多重器官失能症 候群 |
MSCs |
April 22, 2020 Not Applicable (not yet recruiting) |
|
乾眼症 |
UBC-MSCs |
December 30, 2019 Phase 1, 2 Trial |
|
三叉神經痛 |
ESC-MSCs |
December 18, 2019 Not Applicable (pending) |
|
牙周病 |
AD-MSCs |
February 17, 2020 Early Phase 1 Trial |
|
色素性視網膜炎 |
UBC-MSCs |
July 1, 2022 Phase 2, 3 Trial |
|
憂鬱/焦慮/失智 症 |
MSCs (Kimera Coporation) |
December 18, 2019 Not Applicable (suspended) |
|
複雜性肛瘺 |
Placenta-MSCs |
December 22, 2021 Phase 1, 2 Trial |
|
阿茲海默症 |
AD-MSCs |
May 15, 2020 Phase 1, 2 Trial |
|
急性呼吸窘迫 |
MSCs |
November 30, 2020 Phase 1, 2 Trial |
|
退化性半月板損 傷 |
Synovial-fluid MSCs |
March 2022 Phase 2 Trial |
|
健康患者霧化吸 入幹細胞外泌體 測試耐受性 |
AD-MSCs |
March 12, 2020 Phase 1 Trial |
|
糖尿病造成皮膚 潰瘍 |
MSCs |
February 17, 2022 Not Applicable (not yet recruiting) |
|
慢性潰瘍傷口 |
UBC-MSCs |
October 22, 2019 Phase I |
|
表皮分解性水皰 症 |
MSCs |
November 22, 2019 Phase 1, 2 Trial |
|
促進骨移植後骨 生成 |
AD-MSCs |
August 10, 2021 |
|
肺部感染損傷 |
MPCs (progenitor cells) |
September 10, 2020 Phase 1, 2 Trial |
|
COVID-19 |
MSCs |
January 31, 2022 Phase 2, 3 Trial |
|
AD-MSCs |
February 19, 2020 Phase 1 Trial |
||
MSCs |
July 29, 2020 Phase 1, 2 Trial |
||
October 26, 2020 Phase 2 Trial |
|||
Human amniotic
fluid (HAF) |
May 12, 2020 Phase 1, 2 Trial |
||
UBC-MSCs |
May 24, 2022 Phase 1 Trial |
||
MSCs |
March 15, 2021 Phase 1, 2 Trial |
||
Human embryonic kidney T-REx™-293 cells (overexpressing CD24) |
July 20, 2021 Phase 2 |
(臨床試驗資料庫網址:https://clinicaltrials.gov/)
UCB-MSCs:臍帶幹細胞
AD-MSCs:脂肪幹細胞
MSCs:間質幹細胞
相關報導:https://www.mohw.gov.tw/cp-4630-54763-1.html
相關文獻:
Kan Yin, et al. Biomark Res. 2019; 7: 8.
Tingfen Li, et al. Stem Cells Dev. 2013 Mar 15; 22(6): 845–854.
Stefania Bruno, et al. J Am Soc Nephrol.2009 May; 20(5): 1053–1067.
Xiaojun Cui, et al.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17 Oct; 70(4): 225-231.
Changchen Xiao, et al. Circ Res. 2018 Aug 17; 123(5): 564-578.
Hongqi Xin, et al. Stroke. 2017 Mar;48(3):747-753.
Guo-Hong Cui, et al. FASEB J. 2018 Feb;32(2):654-668.
Peilong Lai, et al. J Hematol Oncol. 2018 Dec 7; 11(1): 135.
Taeko Shigemoto-Kuroda, et al. Stem Cell Reports. 2017 May 9; 8(5): 1214-1225.
Bocheng Zhang, et al. Cell Transplant. 2020 Jan-Dec; 29: 963689720908500.
Shuqin Zhang, et al. J Cell Mol Med. 2020 Jul; 24(13): 7082–7093.
W. BentonSwanson, et al. Acta Biomater. 2020 Dec;118:215-232.
Peipei Wu, et al. Cytotherapy 2018 Mar; 20(3): 291-301.
Liming Li, et al. Nano Lett. 2020 Jun 10; 20(6): 4298-4305.
Yang An, et al. Cell Prolif. 2021 Mar; 54(3): e12993.
外泌體製程可經由顆粒大小、膜上指標性蛋白表現等標誌分析中萃取純化出外泌體,依步驟及技術不同,導致外泌體品質、純度、安全性等差異,其中專利製程與培養方式為重要關鍵,出廠時必須通過臨床標準的檢驗,保障成品的安全及有效性。
外泌體是細胞所分泌約 30-120 nm 之細胞外囊泡 (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 ),主要藉由細胞間融合 ( fusion )、包吞 ( endocytosis ) 及受體連接 ( receptor-ligand) 等作用進行訊息傳遞,是細胞之間溝通的橋梁。而外泌體包裹的訊息因子包含:小片段核酸 ( 如:mRNA, miRNA )、生長因子 (growth factors) 等,透過多種訊息傳遞因子,有廣泛的應用可能性。
不同的細胞所分泌的外泌體也各有不同的功效,能在科學上達到不同的意義,例如癌細胞外泌體能成為癌指數檢測的指標,幹細胞外泌體能調控多項生理機制,包含組織修復、調控發炎反應及調節免疫等,在過去已有多個臨床 (前) 研究應用於不同的適應症,並顯示出正向結果。
相關報導:
https://www.mohw.gov.tw/cp-4630-54763-1.html
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cid=3&id=30445
參考文獻:
Kan Yin, et al. Biomark Res. 2019; 7: 8.
Tingfen Li, et al. Stem Cells Dev. 2013 Mar 15; 22(6): 845–854.
Stefania Bruno, et al. J Am Soc Nephrol.2009 May; 20(5): 1053–1067.
Xiaojun Cui, et al.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17 Oct; 70(4): 225-231.
Changchen Xiao, et al. Circ Res. 2018 Aug 17; 123(5): 564-578.
Hongqi Xin, et al. Stroke. 2017 Mar;48(3):747-753.
Guo-Hong Cui, et al. FASEB J. 2018 Feb;32(2):654-668.
Peilong Lai, et al. J Hematol Oncol. 2018 Dec 7; 11(1): 135.
Taeko Shigemoto-Kuroda, et al. Stem Cell Reports. 2017 May 9; 8(5): 1214-1225.
Bocheng Zhang, et al. Cell Transplant. 2020 Jan-Dec; 29: 963689720908500.
Shuqin Zhang, et al. J Cell Mol Med. 2020 Jul; 24(13): 7082–7093.
W. BentonSwanson, et al. Acta Biomater. 2020 Dec;118:215-232.
Peipei Wu, et al. Cytotherapy 2018 Mar; 20(3): 291-301.
Liming Li, et al. Nano Lett. 2020 Jun 10; 20(6): 4298-4305.
Yang An, et al. Cell Prolif. 2021 Mar; 54(3): e12993.
我們身上許多器官組織之細胞皆會分泌外泌體,並存在於組織微環境、唾液、血液中。其中,間質幹細胞所分泌之外泌體經由萃取純化後具有一定的治療效力,目前已有多個外泌體相關的臨床試驗正在國際間進行,針對不同的適應症進行研究,例如:呼吸系統疾病、腎臟疾病、皮膚疾病、軟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相信在未來也將有潛力為更多不同的適應症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根據研究文獻顯示,間質幹細胞外泌體能構成良好的細胞溝通,促進組織微環境的活化,進而達到組織修復的效果,而間質幹細胞外泌體主要是藉由三種遞送途徑進入到目標細胞:
並將其具有組織修復恢復效力的訊息(包含:生長因子、抗發炎因子、具修復效力之核酸訊息)傳遞至目標細胞。
相關報導:https://www.mohw.gov.tw/cp-4630-54763-1.html
參考文獻:
1. Kan Yin, et al. Biomark Res. 2019; 7: 8.
2. Bocheng Zhang, et al. Cell Transplant. 2020 Jan-Dec; 29: 963689720908500.
細胞治療,就目前被歸類在再生醫療產品內,其中一併包含了幹細胞、免疫細胞與細胞結合基因治療。根據2019年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 (Taiwan Research-based Bio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TRPMA)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已經上市的再生醫療產品共50項 (如表一),其中美國跟韓國各已核准16項再生醫療產品。日本則已經有六項細胞治療及1項基因治療產品上市,並於2019年3月率先亞洲核准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上市。1 中國雖然尚未有被核准的再生醫療產品,但其產業迅速發展 CAR-T,並積極開發新腫瘤標的,拓展應用於癌症的範圍。然而,我國目前尚未有細胞治療產品的上市,僅有細胞治療技術的開放 (特管辦法)。
|
美國 |
韓國 |
歐盟 |
日本 |
加拿大 |
紐西蘭 |
細胞及組織工程 |
14 |
15 |
5 |
6 |
1 |
1 |
細胞結合基因治療 |
2 |
1 |
4 |
1 |
0 |
0 |
總數 |
16 |
16 |
9 |
7 |
1 |
1 |
表一、全球已上市之再生醫療產品數量
參考文獻:
1. 2019年10月,我國再生醫療製劑產業研發概況及對「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之期待-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 (Taiwan Research-based Bio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TRPMA)
「脂肪幹細胞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為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的一種,在幹細胞分類上屬於多潛能幹細胞(Multipotent stem cell),具有分化成多種細胞族群的能力;「脂肪幹細胞」的優勢在於取得容易、細胞數量多、具免疫耐受性、可抑制發炎及促進血管新生,伴隨著幹細胞技術的廣泛應用,更加突顯出「脂肪幹細胞」未來發展的潛能。 目前,隨著採集、分離與培養技術日漸成熟,已有許多科學文獻陸續發表「脂肪幹細胞」應用於細胞療法、再生醫學、損傷疾病治療的研究成果。 目前透過微創手術抽脂方式所取得的脂肪塊可維持內部幹細胞的活性,並有利於後續分離出品質最好的「脂肪幹細胞」,其好處是對於捐贈者傷口小、僅需局部麻醉且復原快速。
2011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舉行的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大會上,美國科學家發表了自體幹細胞在心臟上的研究結果;在試驗中,科學家從呼吸困難和疲倦等衰弱症狀的病患心肌中,取出心臟幹細胞經過培養,將約莫10的6次方數量的幹細胞注射回病患心臟,並在1年內呈現了改善效果!證實了脂肪幹細胞的作用!
隨著採集、分離與培養技術日漸成熟,已有許多科學文獻陸續發表脂肪幹細胞應用於細胞療法、再生醫學、損傷疾病治療的研究成果;目前透過微創手術抽脂方式所取得的脂肪塊可維持內部幹細胞的活性,並有利於後續分離出品質最好的脂肪幹細胞,其好處是對於捐贈者傷口小、僅需局部麻醉且復原快速。
人類隨年紀增長時,因老化使體內幹細胞的數目會越來越少,無法有效進行組織修補、細胞再生和分化,因此各種疾病會開始產生;人類科技發展神速的現在,可以趁年輕時,體內幹細胞數目多的情況下,先將自體幹細胞儲存,未來身體有需求時,可透過先進的幹細胞治療技術,幫助恢復健康。
自體脂肪幹細胞取得與移植均為本人,不會出現取用特定血液相關異體細胞(如造血幹細胞、骨髓幹細胞等)處理不當所衍生的排斥問題。
自體脂肪細胞取得容易,數量又多。
自體脂肪細胞可比一般周邊血細胞多分離出5-10倍的幹細胞數目。
可透過醫院微創手術取脂肪塊或醫美抽脂方式取得脂肪細胞進行脂肪幹細胞儲存及應用。
處理脂肪細胞過程中,不會添加任何抗生素及生長激素,故可以安心應用。
利用獨特的擴增技術,增加脂肪幹細胞數目可以使用的效益。
以國際品質標準嚴格把關,確定無細菌感染後才會進一步儲存,讓客戶存的安心。
幹細胞儲存費用會根據存取技術、保存年限、幹細胞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由於幹細胞儲存是客製化的服務,故需經過醫師諮詢,了解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後,才可以提供適當的幹細胞儲存規格及費用。
與幹細胞公司簽訂合約
前往醫院取出體內含有幹細胞的組織 ( 例如:脂肪組織、骨髓、臍帶血、周邊血液 )
使用運送設備將組織送回公司進行客製化幹細胞分離、純化及培養
透過嚴謹的安全性檢驗把關無菌檢測及細胞相關鑑定,確認品質合格
將細胞存放於 -196 ℃ 的環境下, 且 24 小時溫度監控
★ 細胞製備場所多次通過 GTP 認證(100%)
★ 結合多家醫療機構投入細胞治療實際臨床應用
★ 掌握細胞儲存中心自有產權,無須擔心搬遷問題
★ 能因應不同需求為您提供最適合的幹細胞儲存方案
★ 多年連續通過 SNQ 國家品質標章評鑑【生物技術服務類-醫藥級幹細胞儲存服務】
因為進行脂肪幹細胞儲存時,會需要局部麻醉以及手術,在麻醉藥效消退後,手術傷口可能會些許疼痛,這都屬於正常現象,透過公司提供的傷口包紮用品及幹細胞生長因子保健品,可以幫助客戶讓傷口快速復原,因為取得脂肪部位是對於身體傷害性最小的部位,故手術後不會有任何後遺症及疤痕。
經過科學家長年的研究,多種的幹細胞被發現於人體並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嬰兒時期的受精卵 (全能幹細胞),發育至胚胎時期之胚胎幹細胞 (萬能幹細胞),到我們成人體內擁有的成體幹細胞 (多能幹細胞:分為間質幹細胞與造血幹細胞 / 單功能幹細胞:如肌原細胞)。然而,目前在人體臨床應用上,考慮到細胞來源的道德規範與應用安全性的綜多考量,目前在國際上僅有成體幹細胞的產品被允許使用並販售,其中以間質幹細胞相關產品占多數。
成體幹細胞中的間質幹細胞由於其特性 (自我更新、分化、外泌體分泌等),對於多項適應症具有治療的潛力,目前在臨床上也被大量的應用與探討。此外,從1998年起至今,臨床上沒有任何一例造成惡性腫瘤、排斥、過敏反應、等不適症,因此,相較於其他階段的幹細胞,間質幹細胞被認為是相對安全且穩定的。綜合其安全性與具有治療潛力,藉由科學與醫療端的合作,希望能帶給患者新的治療選擇,填補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為了細胞儲存品質把關,以及未來符合細胞新藥應用的規格,細胞必須儲存於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規範(Good Tissue Practice, GTP)的超高規格潔淨實驗室,此實驗室必須採用MAU(Make-Up Air Unit)空調系統維持實驗室裡的「正壓」、「恆濕」、「恆溫」以及配合醫療級HEPA高效空氣微粒過濾器,有效減少空氣中外來微粒及微生物。儲存在安全性高、抗污染的隔氮型儲存設備,並需要有24小時全天候作業環境監控系統,若有緊急狀況隨時可以通報處理。
國璽幹細胞給予客戶建議,儲存幹細胞主要需考量的風險應包含以下三點:
1. 儲存幹細胞的公司對於其品質是否可以絕對把關?
2. 儲存設備環境是否符合規範與是否具有緊急狀況應對措施 (例如24小時不斷電系統)?
3. 此公司是否具有研發新藥的技術能力以及合作臨床試驗的醫院?
因此,客戶必須充分了解該儲存公司之技術能力再進行儲存,才能確保已儲存的幹細胞能在未來真正的被應用以實踐幹細胞儲存的價值。
與幹細胞公司簽訂合約後,首先在醫院取出體內含有幹細胞的組織(像是脂肪組織、骨髓、臍帶血、周邊血液),使用運送設備將組織送回公司進行客製化幹細胞分離、純化及培養,之後再透過嚴謹的安全性檢驗把關無菌檢測及細胞相關鑑定後,確認品質合格再進行細胞儲存 (儲存環境溫度為-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