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國人十大死因中,近幾年來心臟疾病已躍居台灣十大死因前二名;另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心臟疾病在民國103年奪走19,400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增加、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作息不正常、睡眠品質不佳等,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不僅日漸升高,且發生年齡有年輕化趨勢。而冠狀動脈心臟病又以併發急性心肌梗塞最為可怕,主因為冠狀動脈阻塞或栓塞,使心肌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及營養,而引起心臟肌肉壞死,嚴重時危及病人的生命。
當發生心肌梗塞後,心臟為彌補功能性損傷,會進行心肌細胞再塑性(Cardiac remodeling)程序,再塑性過程後心肌細胞會變大,同時心臟會產生心律不整的後遺症,因此時常聽到有人心肌梗塞救回後,過一段時日發生突發性的猝死,其原因很多就是突發性心律不整所造成的心因性猝死。心肌細胞再塑性過程中,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扮演重要的角色。從研究中發現,當心肌梗塞發生後第2~3天神經生長因子濃度會先降低,之後會再陸陸續續生成且其濃度會高於原來的量,因此會造成交感神經的過度再生(Sympathetic hyperinnervation),而這些交感神經的過度活化就是引發心律不整的最主要原因。(Cao et al. 2000)
由此可知,心律不整對心肌梗塞後患者的生命威脅不可言語,在研究中指出,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患者容易造成心因性猝死,高達20%以上患者產生心室顫動與持續性心室過速現象,並且患者在發生心肌梗塞後六個月內引發心律不整造成死亡的風險最高,該高死亡風險死亡率會一直持續兩年,因此,心肌梗塞患者的立即急救和治療需要一同並進,方能真正改善患者的病症。
能否有方法可以改善心肌梗塞後所造成心律不整的現象?國璽幹細胞研發團隊與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部長李聰明醫師合作,由國璽開發適合應用於心血管症狀的幹細胞製劑,提供李聰明醫師以模擬心肌梗塞後產生心律不整的大鼠進行移植治療,結果發現透過國璽專利技術生產的幹細胞製劑,能進一步有效降低心律不整發生率,後續研究也證實,移植後的幹細胞透過PI3K/Akt/GSK-3β分子傳導路徑調控,可抑制神經生長因子過度生成,連帶阻止交感神經過度再生,其治療結果令人振奮,該創新研究成果刊登於2017年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為後續開發心臟疾病相關治療提供一個新的契機。